近年来,四川省邛崃市公安局以公安厅三年“深耕计划”为统领,主动对表聚焦,围绕阵地、职责、机制、效果系统化思考,坚持以党建引领、平安稳定为主轴,体系化推动基层党的建设、警务改革、控事稳局,着力探索“深耕善治”邛崃路径,塑造基层社会治理邛崃品牌。2023年以来,全市派出所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45.9%,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党建入格,为阵地“划线”
按照“边界明、责任明、力量优”的要求,邛崃市公安局在统筹分析全市189个村(社区)警情社警民情的基础上,制发《邛崃市公安局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创新社区警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耕善治”工作方案》,按照“格中有警”原则,将189个警格与邛崃全市3785个“微网实格”深度融合,选拔党员骨干担任警格长,做好“微网实格”治理。针对警力配置不均衡、人员忙闲不均现状,以派出所地域面积、警情数、矛盾纠纷调处量、案件办理量等10大项17个单项设置不同分值,精准核算警力需求,落实党员示范、警力下沉、辅警招聘。对有警力溢出的派出所民警进行调整,分批次向派出所补充民警23人、辅警81人,全市189个行政村(社区)“一村(社区)一警”全覆盖,派出所警力达到总警力的43.4%,较2022年净增加11.6%。14个派出所所长全部进街道(镇)党(工)委班子,社区民警全部进村(社区)“两委”班子,与党群服务中心合署,支部结对共建,社区警务与社区党务、政务、事务融合,村(社区)干部与民辅警、网格员责任共担,为警务室、村(社区)、网格联动划好线,探索构建起“警力向网格流动”“警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基层社区警务新格局。
党员带头,为平安“灌溉”
以“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为主题,邛崃市公安局发动民警在所居住小区主动亮出警察身份,每人向小区居民公开2条服务承诺,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化、项目化,不断提升小区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同率”。基层派出所组织党员民辅警到小区党支部报到,努力将社区警务纳入小区党建工作规划,借助基层党组织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引导发动更多小区业主参与“平安邛崃”建设,将“平安触角”延伸至社会各方面。临邛派出所探索构建针对特殊人群帮扶教育的“社区警校”,集中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退伍军人、公益律师、学校教师、乡贤、快递小哥、热心群众等力量,构建“1+2+N”多维社区警务团队,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职责、统一标识、统一保障,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社区帮教、治安巡逻、反诈宣传、爱心救助等活动,做好“责任地”的安全防护。高埂派出所围绕万人集中居住小区开放式、无围墙等治安防范薄弱环节,以智慧公安建设为抓手,建设安全防范智慧小区应用场景,实现对辖区住户信息全域智能化、动态化掌控,旨在打造农集区安全防范样板,以基层“小平安”支撑市域“大稳定”。
党群联动,为民生“播种”
以警务模式多样化应对派出所工作差异性,邛崃市公安局因地制宜推动派出所基层治理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羊安派出所针对辖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流动人员量大的特点,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试点推行“警务直达集装箱”流动警务,全力打造“在线互动、贴身定制、主动上门、借力防范”四位一体服务模式。平乐派出所结合平乐古镇是国家级著名的综合性景区特性,从游客的切身利益出发,紧扣吃、住、行、娱、购、游等环节,强化应急保障、治安保障、服务保障、交通保障,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完善服务举措,延伸服务内涵。天台山派出所社区民警高占军从警20多年,夫妻二人的祖辈均为老红军,他始终坚守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以其名字命名的“高占军警务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传播“红色警务”文化,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纠纷共调,为治理“除患”
邛崃市公安局在文君所试点探索实行所领导、社区民警、部门街道、专职调解员、法律顾问的“一体化多元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并投资改造调解室,将多元参与、上下贯通、集约攻坚三大工作理念贯穿矛盾化解全流程。“专职调解员”包干负责排查调处物业纠纷、邻里纠纷等“小”纠纷;“部门街道”“法律顾问”主攻涉及国家政策的问题纠纷;“社区民警”包干负责排查调处可能转化为“治安警情”的民事纠纷;“所领导”主抓“民转刑、刑转命”高风险纠纷化解,力争做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同时,由派出所协同党政组成联合工作组,采取直接进驻村社的方式,坚持“一人一策一专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实现“微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年初以来,全市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梳理摸排矛盾纠纷1314起,调解1274起,调解成功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