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
工匠精神,是指拥有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具备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四川省南充市公安局技侦支队副支队长杜斌斌,正是凭着这种工匠精神,依靠几条信息痕迹,在5小时内成功追踪到3名劫匪驾驶的轿车,从而顺利解救人质;鏖战两天三夜,从30多万条数据中成功锁定涉恐嫌疑人的蛛丝马迹;“咬”住一条线索紧追不放,直到成功打掉广州、成都、南充3地涉及12人的特大制贩毒团伙……
凭借着专业敬业、执着奉献、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33岁的杜斌斌在南充公安队伍中获得了“警营工匠”的美誉,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受到嘉奖。2016年12月,他被授予南充市“最美人民警察”光荣称号。
“扎根警营,在虚拟世界猫鼠斗志,在海量数据追踪迷案,一次次生死考验练就赤胆忠心,全心全意护航南充发展!”这段颁奖词既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市局党委给予他的最高褒奖。
从警理想高于天,热血男儿壮志行
2008年7月,杜斌斌从有着“东方福尔摩斯摇篮”之称的中国刑警学院刑侦专业毕业。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怀揣着从警的梦想,杜斌斌大学四年的努力,学籍档案上那些红红的“优”字足以证明。
也正是因为杜斌斌优大生的“名片”,毕业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家公司纷纷向他伸来“橄榄枝”。但杜斌斌一一婉拒邀请,毅然在家乡公安局递过来的就业合同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的心在家乡,我的舞台在警营,我要为家乡的公安事业,贡献自己力量。”抱着这样的信念,杜斌斌成为南充市公安局技侦支队的一名普通民警。
技侦部门,辅助侦查办理的都是重特大案件、系列案件、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技侦民警,需要通过梳理分析一些支离破碎的线索,追根溯源,斗智斗勇,将隐藏在现实生活中或虚拟世界的犯罪分子们一一揪出,让他们无所遁形。电影《听风者》中那些神乎其神的“听风”特技,就是技侦民警必须掌握的本领。
“要学就要学成专家,要干就干到极致!”为尽快掌握技侦民警必备技能,杜斌斌怀着陶醉、痴迷的心态,一头扎进知识海洋,虚心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取经,在协助办案中一点点成长。
“杜斌斌非常喜欢学习,而且善于学习。”技侦支队支队长段恒介绍,杜斌斌用笔记的形式,详细写下学习中的收获与感悟,认真总结办理的案件中的思路、方法及失败的教训。8年来,共记下7本读书笔记、12本案侦笔记共计7000余页,撰写的《PS系统使用》、《侦办网络购物诈骗技战法》等文章被省厅采用并在全省推广,被省厅纳入大数据建设人才库,为一步步成长为“警营工匠”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习专业知识外,杜斌斌更注重在实践中学习。2009年3月,他主动申请到甘孜藏区援助工作。半年时间里,他克服高原反应、语言障碍、生活习惯等困难,穿着防弹衣每日颠簸800里,有时还要翻越海拔6000多米高的雪山,开展巡逻防范、维护治安、调解纠纷等工作,共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查获管制刀具多把。后背上被高原烈日暴晒后留下的道道伤疤,成为杜斌斌难忘的“从警第一课”,也养也成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敢打敢拼的“亮剑”精神。
扎根基层勤磨砺,服务实战显神威
从警以来,杜斌斌扎根基层一线,深耕技侦业务,依靠自己的勤奋刻苦潜心钻研,在一场场实战磨砺中,很快成长为技侦战线上的行家里手。
2015年4月13日晚,南充某医院院长李某被4名蒙面持刀歹徒绑架。绑匪在将李某家中财物洗劫一空后,挟持李某驾车疯狂逃窜。途中,绑匪通过短信向李某亲属索要500万元赎金,并威胁若报警就撕票。
由于李某是南充知名人士,此案引发强烈社会反响,公安机关面临巨大压力。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刑侦、特警、技侦等部门精干警力全力开展案侦工作,副市长、公安局长刘作鸿亲自挂帅、坐阵指挥。而技侦支队则承担了明确嫌疑人身份、确定地点、带头解救人质等工作,案件交由杜斌斌具体承办。
关键时刻,生死一线间。早一分钟确定绑匪位置,受害人就少一分危险。初出茅庐的杜斌斌勇挑千斤重担,带领民警连夜制定详尽侦察方案。在短短5个小时内,他排除各种干扰,快速确定4名嫌疑人身份,同时通过外线侦查,确定绑匪的车辆活动在嘉陵区双桂乡和顺庆区同仁乡一带。
将情况通报顺庆分局后,杜斌斌驾车冲在抓捕组民警前面。没有想到,疯狂的劫匪在汽车一个轮胎被射中爆胎的情况下仍拼命向前逃窜。杜斌斌和战友们紧追不放,终于在凌晨3时许将劫匪围堵在一竹林处。在强大的攻势面前,驾车连夜奔逃7个小时的3名劫匪被迫乖乖缴械投降,人质被安全解救。而杜斌斌来不及休息,又连夜带队乘胜追击,在营山县城将跳车逃离的主犯瞿某抓获,此案圆满告破。
“这是漂亮的一战,技侦民警功不可没,杜斌斌功不可没!”谈起此案,技侦支队的民警记忆犹新,在他们看来,这一战,是杜斌斌的“成名作”。此后,杜斌斌的“警营工匠”天赋很快凸显。仅2015年,他就主办侦破各类有影响的重特大刑事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追求完美勇创新,“警营工匠”初长成
杜斌斌心细如发、追求完美,敢于主动接受挑战。工作中,他变“等案上门”为主动出击,对经手的每一个案件,都要仔细拿捏,以技侦的“绝活”点中对手“死穴”,确保“命中率”达100%,做到一招克敌。
2016年2月,杜斌斌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顺庆男子唐某伙同赵某、周某、王某等人频繁从广东、成都等地购买大量毒品回南充贩卖。他顺线跟踪,摸清了贩毒团伙主要组织结构,发现其交易量已达50余公斤,同时唐某又筹措50万元资金。
“筹措这么大笔钱,肯定要进行下一步交易。”杜斌斌紧紧“咬”住这一线索,准确判断唐某将赴广东贩运冰毒25公斤左右。他连续加班三天三夜,为案侦部门提供确切情报。5月13日,当唐某进入南充与下家交易时,被民警现场抓获并缴获毒品25公斤。随后,杜斌斌顺藤摸瓜,发现与该案有重要关联的另一起制贩毒犯罪团伙,并协助办案部门成功打掉涉及广州、成都、南充三地的制贩毒犯罪团伙,捣毁窝点3个、查获成品冰毒23公斤、仿制64手枪1支、仿制长枪2支,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
现代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犯罪手段也在翻着花样更新,杜斌斌深知,只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多种专业技术灵活运用于实战,才能帮助侦查部门调整侦察方向,确定案件突破口,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抽丝剥茧,延伸侦察触角,深度经营研判,从而扩大打击效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2016年6月以来,南充市公安机关连续接到多起电信诈骗案报警,嫌疑人冒充南充、上海公安机关信访科民警,以受害人银行卡涉嫌犯罪为由,诱骗受害人将银行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该系列电信诈骗案件涉案65起,金额200万元,遍及9个县(市、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面对嫌疑人利用电信透传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犯罪、赃款经过六级银行帐户拆分并最终流向境外难以查询、隔层人员互不认识等重重难关,杜斌斌通过反复推定,总结出犯罪团伙成员相互通讯的语言特点,敏锐地发现一个手机号码有重大作案嫌疑。此后20多天里,他紧盯电脑,获取了大量深层次高附加值的情报信息。超强度的工作使他患上了泪囊炎,眼睛每天不停地流泪,但他却没有时间到医院医治。每次都是点上几滴眼药水,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通过不懈努力,杜斌斌终于掌握了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与作案手法,成功发现隐藏在泉州的诈骗窝点和宁德的涉案窝点。南充市公安局组成3个行动组,由杜斌斌统一指挥,在南充、泉州、宁德三地同时行动,捣毁犯罪窝点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挡获涉案车辆1辆、电脑12部、银行卡23张。
爱岗敬业勤奉献,矢志技侦永不悔
“无形战线,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上光荣。”这是技侦民警的座右铭,也是杜斌斌的真实写照。
2016年除夕夜,正在家中吃团年饭的杜斌斌,手机却不适时宜地响起。当天,一名涉恐嫌疑人在阆中出现,公安部、省厅要求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抓获归案。而锁定嫌疑人具体活动位置的艰巨任务,就落在杜斌斌身上。
春节期间,全国四大古城之一的阆中每天进出流动人口高达20余万人次。想要揪出嫌疑人的踪迹,任务极其艰巨。杜斌斌连夜制定侦察方案,在近30多万条数据中,一点点寻找嫌疑人的蛛丝马迹。
听不清窗外礼花漫天、看不见时钟嘀嗒嘀嗒、记不得给家人拜年祝贺,杜斌斌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都工作中……艰苦的两天三夜过去了,终于在大年初二晚7时许,杜斌斌锁定嫌疑人在阆中七里客运中心附近。当专案组民警根据这一准确定位将正准备乘车潜逃的嫌疑人抓获,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时,杜斌斌却在战友的欢呼中,歪倒在椅子上沉沉睡去。
警情就是命令!无数次星夜兼程,无数次风餐露宿,无数次离开家人。一年中,杜斌斌有大半年时间在外出差,“百加黑”、“五加二”成为工作常态。一次,杜斌斌因参与侦破一起重大案件连续工作了30个小时,母亲特意为他炖了一只鸡补身体,谁知鸡汤未喝上,又接到去重庆出差的电话,他马上关门走人。
杜斌斌的妻子也是市公安局的民警,夫妻俩虽同在同一栋办公大楼办公,却很少能坐在一起;虽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却是聚少离多。妻子怀孕期间,杜斌斌在外地参加追逃直到孩子出生。由于工作太忙家中女儿无人照顾,孩子1岁多就被送到幼儿园。现在女儿4岁,他到幼儿园接送不到10次。
“征途何惧危难与艰险,我们抛洒血汗无怨无悔……我们是吉祥之星,照耀天下长治久安!”正如如歌词所言,杜斌斌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专业敬业、执着奉献、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为南充公安技侦贡献自己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