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他已经连续两天没有见面了,虽然我们在同个城市……他是我的丈夫,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罗江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巡逻一中队的副中队长易大伟。2020年,对于他和他的同事来说,也迎来了史上最特别的一个春运,路上很空,但他们更忙了。他和他的同事们,都在为这个不寻常的春节忙碌着,憧憬着,忙碌着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憧憬着就在眼前的春天。
今年春节,他依旧没能回家过年,这也是第16个他没能在家的春节。除夕夜,小小年纪的儿子能帮我看着妹妹了,也能时不时的在做饭时搭把手。我本以为值了24小时班的他,应该能回来一起吃,但是却迟迟没能等来他回家的电话。于是我们放弃等他,也没有给他打电话,爸妈和我心照不宣,因为我们知道疫情当前,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顾不上这家长里短。直到在这个家消失了近30个小时,他回来了,坐在我身旁,说了句“我歇会,今晚还要值班。”没一会,便听到他轻微的鼾声。看着他疲倦不堪,眉头紧锁的脸,我很心疼,我知道由于腰肌劳损,他的腰最近痛得厉害,每天都很艰难地起床,由于疫情,他推迟了理疗时间,把医嘱病假条藏了起来,他说“再等等,待疫情结束后......”,此时身旁的他,身上还散发着浓烈的膏药味。
哪怕是春节,他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一条微信都是他整装待发的号角。疫情发生后,他们中队要24小时管控值守在防疫检查点。他告诉我对千万警察来说,疫情就是警情,得知交警大队成立“党员先锋队”,年前就没有休息过的他,毅然申请加入了这支队伍。“我是党员,我请战!”我替他高兴,可是身为“爸爸”,他却没有带头做好,妹妹第一次学会叫爸爸他不在,儿子的家长会从未见过他的身影,有时连视频聊天都是奢望………
凌晨三点多醒来,想到他跟他的同事们日日夜夜、承受着疲倦,对抗着风霜,24小时执勤在各个防疫路口,我的心里就爬满了担心的虫子,啃噬着我慌乱的心。我即刻翻身起床,摸出手机,给他发信息,他的回复,让我略微心安。我坐在书桌旁,浏览手机上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好消息和坏消息。我百感交集,本以为这疫情只要做好自我防护就离着很远,可是因为他和他的同事们维护着我们日常安危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我才真正意识到这疫情与我息息相关,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更懂得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为你负重而行,他们身上的深蓝色警服在黑夜里也熠熠生辉。
他们不是医务工作者,他们没有特质的防护服,只随身携带了口罩,但他们无惧困难和风险。我不禁想起17年前他抗击“非典”的日子,那时他刚参加工作,是坚守防疫一线检查点的一名公安辅警,在那些日子他深深感受到了警察的责任和使命,也从那时起,警察在疫情面前绝不退缩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还记得有一次我跟他闲聊,我问他“以后还会遇到这么大的疫情吗,遇到了会怎么办呢?”他说:“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但是遇上了,我必将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面”。不曾想,如此大的疫情就在游子归家、亲人团聚的春节突如其来,他就像当年承诺的那样,义无反顾地溶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
“你们两个在家要听妈妈的话,爸爸没有办法像别的小朋友爸爸那样,经常陪伴在你们的身边,有时候答应你们的事情,也会没有办法做到。但是你们是警娃,要学会勇敢和坚强。在家里也要科学防护,不要恐慌,很快会过去的。”每次参加通宵执勤前,他都会给家里通了个电话,通过电波表达了一名“失信”父亲对儿女的亏欠。虽然他没能陪伴我们,但我能想象,此时此刻他跟他的同事在路口坚守的情形:一定在认真登记车辆、一定在认真进行体温测试、一定在认真排查过境车辆、一定在耐心与群众沟通......他们比平日更警觉更努力,即使没日没夜,即使粉身碎骨,也依然要保一方人民的绝对安全。作为家人,我心疼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但作为警嫂,我懂他为何忘我的投入工作。疫情当前,我钦佩他为国家,为这座城市,为千千万万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次,也许我只能作为一个观战者,静待他们全面战胜新冠病毒的时刻,但我的心和他在一起,我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胸口闪烁的警徽才是我无比踏实的依靠。他不在家的日子更长了,但他回家的“可能”更近了……(刘娟单位系德阳市罗江区罗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