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一线是一方以细小光亮刺破黑暗的战场,从备齐办案“武器”、枕戈待旦,到与犯罪嫌疑人交锋博弈、攻破防线,最后整理卷宗、清扫战场。每一个环节都在细微之处见真功夫,而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公安局刑侦民警秦永宁正是用他出众的细心,在刑侦战场上无往不利,践行“永宁”誓言。出生于1990年的秦永宁,2015年参加公安工作,2018年参与到刑侦一线工作中,曾获三等功一次,在刑侦战线上燃烧着青春热血。
小背包,大乾坤
秦永宁有一个不起眼的黑色背包,除了随时都装得鼓鼓囊囊,走到哪里背到哪里以外,瞧着没什么特别。“他有一个百宝箱。”秦永宁的办案搭档这般评价。
在酒店里需要调取视频资料证据时,他能从背包里掏出移动硬盘;在派出所给犯罪嫌疑人采血时,他能从背包里掏出手套;在外办案需要捺指印时,他能从背包里掏出印泥……似乎无论在什么场所,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他总能从黑色背包里掏出需要的工具来。
起初,秦永宁的背包里仅有数字证书和移动终端。后来,在一次讯问至深夜时,他因为到处找不到东西而不得不叨扰派出所民警休息后,自此背包里便多了签字笔和印泥。后来,因工作原因,一件件物品装下来,一次次地更新换代,平平无奇的黑色背包才成为了如今的“百宝箱”。
重细节,破防线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秦永宁惯常叮嘱徒弟的话。
在办案时,刑侦民警常常面对犯罪嫌疑人的说谎和隐瞒。在与其对抗中,秦永宁善用心理博弈,以缜密细致的逻辑“步步紧逼”,在一团乱麻的陈述中理出真相,给予犯罪嫌疑人压力的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言语逻辑矛盾之处,让犯罪嫌疑人自认天衣无缝的谎言于细节处溃不成军。
在一次案件侦办中,犯罪嫌疑人总是打断民警的提问,要求民警留时间给他思考,致使前两次审讯十分不畅。
第三次讯问,秦永宁一进门就给嫌疑人一个“下马威”。“在我这里,编谎话有点难,我问材料就是一个特点,细!”秦永宁拉开板凳不急不缓地坐下,用严肃和自信的气场率先掌握了这场讯问的节奏。从开始的两三个问题,嫌疑人还想用老办法负隅抵抗,但随着讯问推进,他发现一处逻辑漏洞就提出一个质疑,嫌疑人在被几次打断回答后,终于哑口无言,将其犯罪行为如实供述。
小习惯,大成效
刑侦办公室有一排柜子。柜子里,文件盒一个挨着一个。肩并着肩的盒子好似整齐的“卫兵”一字排开,一排站满才有下一排的排兵布阵……秦永宁有个习惯,喜欢把卷宗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归入不同的文件盒,方便以后高效取卷、阅卷。
今年8月23日凌晨,路上清清冷冷,仅有一辆小车仍穿梭在金堂大道上。那是秦永宁刚与搭档、徒弟在派出所办完一起抢劫案,正在开车归家途中。在黑沉的夜幕下,月光见证,车身带起的风帮他吹过一盏盏烛光似的路灯,秦永宁便度过了33岁的生日。那天,他与妻子的约会又落空了,也没来得及吃上生日蛋糕,但他“吹过蜡烛”,所以要许愿——“愿社会永宁,人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