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岳子茹,是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治安管理支队出入境管理大队的一名民警。今年,是我入警的第四年。
回望这段从警岁月,我的青春始终与天府新区的晨曦暮色、街头巷尾深深交织在一起。每当路过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看着大屋顶上“成都成就梦想”的slogan,总会让记忆闪回四年前——那个刚到成都、初入警营的自己,懵懂、充满期待又斗志满怀。四年前,我曾问过自己:警察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
青春序章:案件内外的真实模样
初入警营时,我以为警察的青春当如电影中那般热血沸腾,或雷霆出击,或抽丝剥茧,或冲锋陷阵,或能谋善断,心中大概只剩“又美又帅又强”六字。
于是,初到正兴派出所的我,怀着对“刑警梦”的期待,主动请缨加入办案队,跟着师父学习办案:研判案情、梳理线索、讯问笔录……我掌握了很多技能,跟着师父办了很多案件,也明白了案件内外,还有老百姓们的柴米油盐。
有一个案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案件中的当事人,最终被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我清楚地知道,他还有被拖欠了半年的工资和老家两个留守孩子的学费单。于是,我立即帮他联系相关负责人和劳动监察部门,最终帮他追回欠款。
我仍记得他拿到欠款后,到派出所找到我们时满眼热泪的样子。那时,我才真正明白师父常说的“执法要有温度”。在卷宗背后,我渐渐读懂:好警察眼里不该只有案子,更要看得见案子里的人。
青春间奏:融入群众的贴心时光
2022年12月,我离开派出所,前往彭州市敖平镇漓沅村参与“一村一警”驻村工作,关于青春的答案也在这里更加清晰明了。
第一次参加村民大会,我站在台上介绍自己,开展反诈骗宣讲工作,方言不熟、业务不精,身上的那股“书生气”与农村环境格格不入。隐约间听到台下村民交谈:“这普通话说得我听都听不来(四川方言:听不懂)”
上台前,我虽然有点“小小不安”,但自认“身经百战”。然而,听到村民的话,我还是“汗流浃背”了,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事后,不服输的我暗下决心——势必要用真诚与实干,改变村民对我的印象。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一遍遍的沟通和一次次的回访中,我的“土话方言”逐渐流利,村民们对我的“固有印象”也慢慢消除,男女老少都愿意拉着我聊聊家常。我也从中获得了最鲜活、最真实的村情民意,家长里短里泡出基层群众工作的真学问。我的青春里,除了“书卷气”,又多了一分质朴温暖的“土地气息”。
从一个“外来户”变成“村里人”,基层工作教会我:新时代公安工作既要雷霆出击的力度,更需绣花功夫的温度。那些沾满泥土的皮鞋丈量出的,不仅是乡村的田埂阡陌,更是警民连心的幸福经纬。
青春副歌:为民服务的信念宗旨
转到出入境岗位后,办证窗口成了我守护平安的新阵地。我曾以为窗口工作是机械式微笑与重复的操作,直到我看见同事姐姐贴满标签的笔记本,面对咨询和受理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后台分类整理堆积成山的各种材料……从头学习繁杂的窗口工作,我遇到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与挑战。
刚到大队不久,一位父亲带三岁的孩子来办护照,因我少提醒一句“亲子要同框拍照”,导致他们在高峰期多排了一次队。那次的不满意评价,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起初,我也觉得很委屈,但领导没有责怪我,而是告诉我:群众的不满意,恰恰是我们打磨服务的“磨刀石”。
在那之后,我更严格要求自己,群众急躁时,要更耐心;群众无助时,要更主动。一次,我帮一位头发花白的爷爷复印所需材料,陪他填写资料并通过无障碍通道快速办完手续,耐心地跟他解释了不同签注种类的区别。当他笑着对我说:“现在的警察太贴心了”,那一刻我真的很有成就感。
小小的窗口连接着人生百态。为特殊群体开通“容缺受理”绿色通道,曾为带患病孩子赴港就医的母亲连夜加急审批,当留学生和商务人士因材料不全焦虑不已时,多部门联动的“云上服务”解了燃眉之急……新质战斗力不仅是智能系统的数据追踪,更是对群众需求的敏锐洞察和温情回应。自此,我的青春之歌里,飘扬起为民服务的动人旋律。
青春理想:窗口内外的国门担当
窗口工作外,我时常也“重操旧业”。去年夏天,我也参与了出入境管理大队的涉外案件办理。当结案报告落笔时,我触摸到新质战斗力在指尖跃动的力量。这方寸窗口,既是服务民生的温馨港湾,更是捍卫国门的无形疆场。
随着世运会日益临近,以智慧警务护航成都世运盛会的集结号已然吹响。在这方连接百余国家的出入境窗口,我和战友们正以“一针一线”的精细筑牢安全防线:涉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逐渐完善,多语种服务台架起沟通桥梁……每一项举措都在向世界传递中国警察的专业与温度。
四年过去,我从最初派出所的办案一线,去往“一村一警”的田间地头,再到如今的出入境大厅服务窗口。凡心所向,一苇以航。从无所适从到有条不紊,从茫然未知到从容不迫,那个学生稚气的“小岳”,终于成为独当一面的“岳警官”。
警察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如今我已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