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疫情期间加强心理防护和疏导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公安部党委和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关于做实做细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关心关爱一线民警辅警和加强心理疏导等指示要求,根据公安部《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战时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按照四川省副省长、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叶寒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一线民警辅警心理服务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政治部主任舒文第一时间专题部署,吹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心理服务工作集结号,将民警、辅警心理服务工作作为公安政治工作重要内容,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抗疫“心”保障。
把握“心”动脉,筑牢“心”堤坝
抓部署强推进。1月31日,省厅接到公安部关于下发公安民警疫情应对身心健康手册通知后,叶寒冰专门作出批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把关心关爱落实到基层一线”。同日,省厅传发《关于下发公安部〈公安民警疫情应对身心健康手册(电子版)〉的通知》。1月31日,省厅下发《关于开展全省公安机关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心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推动全省公安机关及时开展有关工作。
抓组织建机制。省厅明确政治部队建处处长牵头,落实1名副处长和1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并建立省、市、县三级战时联络机制,及时收集掌握情况。21个市(州)公安机关确定1名分管领导牵头和1名工作人员全面推开全省公安机关疫情防控期间民警辅警心理服务工作到基层、到一线。
抓督导重落实。将加强民警辅警心理服务工作纳入省厅《全省公安机关关心关爱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民警辅警九条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创建全省公安机关“最强支部”和评价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情况的重要内容。
把握“心”动态,开出“心”处方
坚持“疫”线听“心”声。省厅对疫情防控一线民警辅警开展心理状况调查摸排,通过网上调查、扫描微信二维码等方式,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6份,整理归纳出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民警辅警被忽视感、疑病感、缺乏安全感等6类心理疑惑。成都市局收集民警辅警心理服务需求924条,整理归为3个系列6个主题。绵阳市局对4828名民警进行问卷调查,遂宁、广安等市公安机关,通过网络动态掌握民警辅警心理需求和心理状态。
注重“疫”线话“心”语。南充、达州等市公安机关确定心理观察员,通过电话,主动联系民警辅警,通过“话聊”了解民警辅警目前困难、问题以及心理状态,共计电话随访442人次。达州市公安机关随机致电92个一线科所队(特巡警、交警、城区派出所、农村派出所)200名民警辅警,了解三方面问题:疫情期间有免费心理服务热线电话知晓率、抗疫期间最大心理压力和心理服务意见建议。
开出“疫”线“心”处方。省厅汇总各市(州)前期情况反馈及意见建议,针对民警辅警在躯体、认知、情绪和行为4方面易产生的问题,确定了“防疫宣传、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档案建设”4部分工作重点。宜宾、甘孜和攀枝花等市(州)公安机关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下发抗疫期间一线民警辅警身心保护的通知或有关措施,针对性开展工作。
收集“心”信息,增强“心”活力
传播“心”信息突出一个“新”字。抓好“两条线”,依托厅指挥中心每日疫情专报,每天收集各地疫情防控情况,重点了解各地隔离、民警辅警及其家属感染情况和治疗进展。依托各市(州)心理健康保护中心,实行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民警辅警心理状况报告制度,每周梳理汇总在岗民警辅警身心情况,实时更新心理状态台账,形成“疫情期间心理晴雨表”。编好“一张网”,按市(州)点阵分布,建立由公安厅牵头统筹,21个市(州)公安机心理服务人员灵活联动的协调体系,及时收集各地民警辅警心理援助需求,组织当地心理帮扶资源开展服务,协调全省心理帮扶资源跟进援助。
激发“心”活力突出一个“活”字。各级公安机关聚焦渠道多样化,多渠道推送积极接受治疗治愈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带给一线民警辅警的焦虑、困扰和恐惧,传递温暖的力量。乐山、德阳、遂宁和阿坝市(州)局依托警属微信群,向民警辅警家属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做好民警辅警的坚强后盾。自贡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心理放松室、宣泄室、健身房、舞蹈室、阅览室等9大功能区24小时开放,系统脱敏、音乐放松等专业软件预约开放,供广大民警辅警自助调适。资阳、广元市局公安机关针对成渝高速资阳新区等重要执勤卡点为执勤民警辅警,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眉山市局开通一对一视频心理咨询,为民警辅警提供专业服务。巴中市局党委印发《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全市公安民警辅警、职工及警属们的慰问信》。
推树“心”典型突出一个“新”字。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典型选树,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感人事迹,讲好四川抗击疫情故事,展现四川公安机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面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强化战斗信心,以必胜的信心克服负面的“糟心”。
拓展“心”空间,扫除“心”病毒
用“心”防知识护一线战斗力。省厅及时传递一线权威信息,发布防控疫情现场处置和心理调节知识,做到科学战“疫”。截止目前,转发公安部身心健康手册4期,省厅编撰心理防护宣传资料2期,21个市(州)公安机关制作推送疫情心理知识和调适小技巧宣传253期,发放心理健康知识辅导资料186篇,编辑心理保护信息20条。主动回应民警辅警6大类心理疑惑,有效减轻民警辅警在高压、应激状态下出现的焦虑情绪和恐惧情绪。全省公安民警辅警及其家属共点击学习、转发推广达36.23万人(次)。一些民警、辅警表示,“看了后,心理有底了”“做好防护最重要,入户排查,没有那么焦虑了”。
用电波驱散一线“心”阴霾。按照安全、便捷、高效的原则,公安厅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省心理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危机心理援助与创伤心理治疗专委会,开通全省公安民警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电话,泸州、德阳、内江、凉山等市(州)公安机关,针对民警、辅警即时需求,相继开通本地心理热线电话和QQ、微信等网络咨询服务,实现心理援助即时响应,目前咨询民警辅警253人(次)。
用风险导向抓一线工作重点。突出“三个点”,针对医学隔离点的民警辅警,公安厅动态掌握民警辅警心理状况,21个市(州)公安机关指定专人实时关注相关人员心理状况,适时跟进专业心理援助。针对感染民警、辅警,采取一对一心理帮扶,鼓励民警用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走出沮丧情绪。绵阳、达州、眉山和宜宾市局针对感染民警辅警及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工作;雅安市公安局主动对因工作原因被医学隔离的5人进行微信跟踪了解情况并进行疏导。针对特殊岗位民警辅警,如检疫卡点、窗口单位、监管等特殊岗位的民警辅警,建立朋辈心理互助机制,充分挖掘民警辅警互助资源,成立朋辈心理互助小组,共同应对疫情的紧张、焦虑及恐慌情绪,分享有益的互助方案。乐山市局监管支队、凉山州会东县公安局看守所和拘戒所组织针对监管场所民警辅警封闭管理情况,组织开展心理团辅活动、体育运动等。甘孜州局依托“壹心理测评”平台提供的“疫情期间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开展民警辅警心理自评工作,针对工作压力较大的泸定、道孚两县自评结果分值较低的民警辅警开展团体辅导4次,共计34人次;开展一对一网络心理咨询1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