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人民公安报》头版头条刊文报道《四川大力推进智慧公安战略全面落地:“科技智治”铺就兴警制胜之路》,现予以全文转载。
“是红灯,不是红包,不要抢!”“说”着地道四川话的人形机器人在成都街头配合交警劝导行人;泸州“云墙”、乐山“凌云”、凉山“索玛花”等一批特色应用赋能实战成效显著……目前,四川“警营创客”潜心钻研,人工智能设备多场景应用,科技兴警创新实践不断开花结果,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近年来,四川省公安厅党委大力推进智慧公安战略全面落地,打造“四川公安智慧之治”新品牌,科技创新在赋能基层、服务实战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
“我们持续推动‘科技智治’,不断深化智慧公安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科技手段,点对点、定制化、‘管家式’赋能基层治理,实现精准预警、精细防控、精确打击。”四川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叶寒冰表示。
融势聚力 绘就发展新蓝图
将智慧公安建设纳入《四川省“十四五”信息化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并作为“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推行“省厅主导、省市共建、试点实施、全省共用”建设模式……
四川省公安厅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兴警,省厅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厅科技信息化暨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技术骨干专班专抓,在主动谋划、一体联动、整体设计、统筹建设上狠下功夫,全省公安机关高效协同,“一盘棋”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
警力位置精确到“米”,可用警力具体到“名”,响应时间控制到“秒”……这是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区分局自主创新研发的“3M”可视化指挥系统的超强功能。近日,武侯区分局浆洗街派出所民警在该系统支撑下,快速找回在庙会上走失的5岁男童。
目前,四川公安已构建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横向覆盖全部业务工作的科技信息化支撑体系,形成全省智慧公安建设应用新生态。
在省级层面,省厅统筹推动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全警共联警务云计算平台“一朵云”、共享海量数据“一池水”、共筑7个通用性平台“一张网”,为92个业务应用提供清单化、套餐式数据服务,日均查询量超过30万人次。在市(州)层面,成都“鹰眼”、泸州“云墙”、乐山“凌云”、凉山“索玛花”等一批特色应用赋能实战成效显著。在县级层面,泸州公安建成7个县级公安大数据实战服务中心,自贡自流井公安“警用无人机+”工作新模式助力立体化治安防控……
各地公安机关在创新智能应用基础上,打通数据共享开放的“主动脉”,延伸向基层治理赋能的“毛细血管”,推动各级各类数据平台对接连通,全面激发数据要素活力。
创新驱动 点燃智慧新引擎
2024年12月31日,集“产、学、研、战”于一体的警务融合计算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实验室自创建以来,先后主持和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源于四川公安加快推进科技兴警。近年来,四川省公安厅出台了《四川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3次召开全省公安大数据建设现场会,大力开展移动融合计算技术攻关,强力推动视觉计算创新应用,在海量数据秒级检索、关联信息一键调取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四川公安知识产权云警务”线上服务平台邀请广大企业注册入驻。“我们将在全省推广使用,进而密切警企沟通协作,指导企业高效维权,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四川省公安厅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瞄准民生发展,创新政务服务,是四川公安推进大数据建设应用的重要方向。四川公安向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以及40余个政府部门提供15类核验服务;推出8类高频电子证照,近年来全省累计亮证使用7000余万人次;上线无犯罪记录证明智能审批应用,办件周期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10分钟。
实战砺剑 塑造平安新体系
依托科技创新赋能实战,快速侦破盗窃案件、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四川公安以大数据战略为驱动,重塑警务流程和警务形态,将同质事项合并、同类事项合署、跨警种事项合成,建成“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和大数据实战中心,通过“平台—中心”之间相融互促,常态化开展供需对接、数据分析、线索挖掘、成果输出,在指挥、侦查、防控等方面催生一批新型机制模式。
2024年,四川公安治安、国合、刑侦等部门借助全省大数据实战中心搭建的1300个实战模型,高效赋能重大安保、风险防范、侦查打击等工作,全年精准支撑办理各类案(事)件2.1万件。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力。2024年8月、9月、10月,全省公安大数据建模、智能化应用、基层基础革新三大练兵比武活动密集开赛。
目前,四川公安正积极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和制度机制,着手打造攻防战队等实战队伍,激发广大民警创新创造活力。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近400名民警入选全省科技信息化专家库、人才库——一批优秀科技信息化人才在全国全省脱颖而出,为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四川公安创树“四川公安智慧之治”新品牌,围绕需求链布局研发链,基于业务链打造创新链,依托技术链优化管理链,加快形成公安科技兴警全要素协同、全流程贯通、全链条融合的新格局,持续做强大数据实战服务中心,加大科创项目支持、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力度,探索建设公安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
兴警制胜之道,重在“科技智治”。公安机关要牢牢把握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总体要求,坚持“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兴警,充分发挥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在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公安工作整体效能提升插上“金翅膀”、装上“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