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湾隔金沙江与云南相望。
四川省公安厅、绵阳市公安局领导深入布拖慰问援凉民警。
民警给幼儿园小朋友分发自己在绵阳买来的糖果。
未到大凉山,未到布拖,你无法体会什么是真正的贫困。路旁的村民们衣着破旧,随地而坐、席地而卧,孩童们还穿着已破洞的单衣和凉鞋,黝黑的脸和双手让人印象深刻。贫困群众的生活都还处于“酸菜+荞馍+土豆”的低层次温饱状态。有的村民甚至于洗脸、洗脚、洗衣服、叠被子都需要手把手地教。这里几乎集齐了所有贫困落后的样子,犹如一个“原始部落”,脱贫攻坚挑战重重。
民警与群众席地而坐,开展禁毒知识宣传。
民警把自己从家里带的衣服送给彝族小朋友。
忠于布拖,情倾布拖,援凉警队能干善干
特巡警支队民警林文军在布拖有着“两个书记”身份。作为“禁毒书记”,他所在的补尔乡毒情严峻,毒品案件高发,禁毒工作形势严峻。他主要负责打击吸毒、贩毒和防辍学、治超生,他时刻掂量肩头上的担子。作为绵阳援凉警队的党支部书记,他时刻惦记着脱贫攻坚的责任,他把“最强支部”堡垒搭建在布拖,忠诚于布拖,服务于布拖,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干得风风火火。
监管支队民警胡德轩在乐安乡收古村任第一书记,为了破除村里以往的赌博、吸毒、酗酒滋事的不良习气,他充当起“普法”宣传员,把绵阳公安和网上处置的各种涉赌、涉毒、酗酒滋事案例一一向村民讲解。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以购代销荞子10060斤,土豆40000斤,让村民增加了收入,鼓起了钱包。村民们还悄悄地给他们送鸡蛋,土豆,白菜等蔬菜表示感谢。他为了解决贫困户李子色土家中三个小孩生活、学习的实际困难,不得不单独“开小灶”“拉关系”,只要脱贫攻坚有新福利、新动作,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李子色土。接触的时间多了,见面的次数多了,李家人已把胡德轩当作亲人,其乐融融的场景令人回味。
交警支队民警王轶帮扶的贫困户郑日次次家有8口人,3个儿子、3个女儿,其中4个孩子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一家人仅靠5亩地维持生活,十分贫困。经驻村工作队多方帮助协调,二女儿已赴广州打工,家中的劳动力均参加了脱贫技能培训,整户已享受了国家低保政策,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观。他们从内心非常感激党的好政策,拉家常时常用彝语讲:共产党的干部瓦吉瓦(很好),习主席卡莎莎(非常感谢)!火把节和彝族年时,郑日次次还和其他贫困户一道,给驻村工作队送来腊肉、土豆、荞面等。虽然都被他们婉言拒收,但看到老乡们脸上自然流露出的微笑,帮扶队的民警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欣慰。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时刻激励着每一名援凉脱贫攻坚民警。他们将继续发扬绵阳公安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以“最强信念、最强实战、最强民力、最强服务、最强支部”坚决克服一切困难,打赢布拖县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早点让凉山的阿爸、阿妈、阿衣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