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不是新课题,是我党长期以来,持之以恒抓的一条主线。毛泽东同志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就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醒我们的干部不要被腐朽思想所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时告诫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江泽民同志将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到“新的伟大的工程”高度,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从严”。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党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以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开局起步,以“八项规定”作为动员令,以反“四风”为突破口,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开启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篇章。党的十九大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巩固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些深刻的论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社会,特别是公安队伍,各种思想互相激荡,各种诱惑相互交织,我们队伍,我们稍有不慎就要出问题,所以廉政和队伍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反复抓的问题。
浅谈清廉重要性
清廉的字面意思就是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才能取信于民、赢得民心。清廉,就是要求干部无欲无私,一心为公。古人说: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我们执政为民,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
知足常乐,正确定位人生走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反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洁就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生历程中,如果把欲望祈求定得过高,认识不到愿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是一种愚蠢,是一种糊涂,是一种低俗。而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则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过分,对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不好好珍惜,一味去追求个人利益,尤其是追求金钱、权力、享乐的欲望太强烈,那就是无异于自寻末路,到头来必然是欲极悲来,悔之晚矣。相反一些明智的人审时度势,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安于本分,安于拥有,因而使自己一身轻松,无拘无束,洒脱自在,避免是非,在人生中享受快乐和尊严。当然,并不是要求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抛弃对名利的欲望。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包括名利在内的各种欲望是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强大驱动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不断开创新的辉煌。人活着,当然要努力奋斗向前走。但是,更重要的客观事实是,准确把握度和量的辩证关系。
廉洁自律,正确看待手中权力。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刀把子”,公安民警违法违纪,群众关注度更高,社会影响更坏。所以必须坚持“严管队伍是核心保障”和“有案必查,有险必除”的理念,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有些人认为,自己所在部门是一个小警种,面小人少,不像一些热点警种那么人多权重,似乎抓廉洁和自己距离很远,自己对保廉洁也起不了什么决定性作用。这其实是一种认识非常错误的观点,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岗位是公安民警,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制度。只有在纪律面前谨小慎微、不越雷池,才能在业务工作上放开手脚、开拓创新。“打铁还须自身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受风险的考验,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而且要从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应把尊重和遵守纪律作为行使权力的第一准则,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定,不超越政策界限搞变通,不擅自扩大范围打擦边球,不违规操作乱办事。坚守廉洁底线,保持思想纯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无欲则刚、公而忘私的良好心态;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干事。作为一名公安民警,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面对各种利益诱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常反思入党做官为什么,手中有权干什么,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平衡的心态,这样才能筑好拒腐防变的 “堤坝”,力争做一个走河边不湿鞋的人,做一个夜半敲门心不惊的人,做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同志们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正确对待手中权力,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权力晒到监督的阳光下,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底线思维”,再衡量利益得失。做任何事、干任何工作一定要有底线,以前有一个“木桶效应”说的是决定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现在出现了“底板效应”,决定能不能装到水是由最底下的木板决定。如果不能有底线思维的话,会连一滴水都撞不到,所以一定要算好六笔帐:政治帐。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单位的精英,都是组织精心培养的结果,是通过个人艰苦的奋斗才取得的成绩。所以每一个人要加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常言道“一失足成千古恨”,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才能不辜负群众的厚望;经济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这个开放的社会里,面临的诱惑和风险无处不在,稍不留神就可能陷入泥坑,以致于跌向深渊。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那位“赵处长”受贿几个亿,藏于冰箱、床底,可最后还是无福消受,这虽然表演艺术,但还是给人很大的启迪;名誉帐。我们的民警职工,很多都是通过读书求学才跳出农门,是拼搏多年才有现在的荣誉,如果不懂得珍惜,自毁其名,实在是令人痛惜;家庭帐。家庭是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幸福的源泉,不要因为一时的贪欲弄得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五是亲情帐。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交友不慎、交友过滥,有的同志常以自己交友广、朋友多显示自己有本事、有人缘,其实那些所谓的兄弟、哥们都是看重的是位置,是权力,一旦违法被审查,就会门可罗雀,众叛亲离;健康帐。人们常说,这多那多不如快乐多,这好那好不如身体好。人生在世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触碰党纪国法,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怎么会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新时期如何树立廉洁新形象
从思想上重视廉洁自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机关的“四句话、十六字”要求植于心,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预防腐败的防火墙。
要加强政治修养。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和发展前途。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不要片面以为反腐是当官的事情。同时要认清个别社会现象,有的人将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看作是“傻”,而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则被认为是“人之本性”;还有对部分党员干部腐败现象熟视无睹,认为是“正常”,对滥权者换来的荣华富贵不是鄙视而是羡慕;对挥霍浪费以及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私利,不认为是可耻,而认为是本事;对查处的腐败分子不是痛恨,而是认为是倒霉等等。所以公安民警禁得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不要有攀比心理。
要强化自律意识。自律对预防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有一篇文章叫《守住你的那口“井”》,讲的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的手下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假如心生贪念,守着自己的“井水”还不满足,偏要惦记着“河”里的,甚至“江”里的、“海”里的水,一旦东窗事发,不仅“河”里、“江”里的水不保,就连自己那口井的“井水”也难保。综观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他们的共同致命弱点就在于守不住自己的那口“井”。这些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总是嫌自己的“井水”不满。于是,或利用职权之便,或假借工作之机,只要抓住机会,便会不择手段地时不时出手捞一把“油水”。当他们的不义之财如江河之水滚滚而来之时,往往就是连他们自己也一同毁灭之日。这时候,别说捞来的“油水”享受不到,就连自己那口浅浅的“井水”也丧失了。
要坚持防微杜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能否把自己打造成腐败“绝缘体”,取决于对小事、小节的思想态度,小节一松,大节难保。领导干部,特别是在重要岗位的干部,要时刻做到“慎思、慎微、慎言”。领导干部要慎思。必须常思自己身份,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质,要想事、干事,不要混事、误事,更不能整事、乱事,要讲奉献,不求索取;领导干部要慎微。小事小节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的反映,也是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群众看我们正是通过那些发生在我们党员干部身上的小事小节,例如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领导干部要慎言。坚持说实话、真话、有意义的话,说有利于团结的话,鼓劲的话,顺气的话,而不是说假话、官话、无原则的话。说话要注意身份、场合、实际,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绝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说有损于党的形象、有悖于党的政策、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话。
从行动上加强廉洁自律。时代不同,廉政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当今社会要求领导干部一尘不染也是不合时宜。但有一共同点,必须严格在纪律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领导干部由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是廉洁自律的底线。一旦冲破,损害的则是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和民众的向心力,自己则滑向堕落的深渊。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守这条底线,不滥权、不贪财。
要正确看待权力。每一位公职人员手中多少有一些权力,但一定要牢记,这是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是代表单位、政府履行职能,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能把权力作为捞取私利的工具,把自己的服务对象变成谋取私利的对象。觉得为别人办事情就应该接受人家的感谢,觉得收礼不等同于受贿,是小事一桩。可法律是无情的,司法部门是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定罪的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句,深刻体会人虽有欲、切忌贪的道理,经常进行自省自审,廉政上要如履薄冰,千万不要存侥幸心理、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什么都得不到,得到可能就是一纸判决书。廉政这根弦一定要绷得紧紧的。
要养成廉洁的好习惯。将廉洁作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这就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努力做到自重,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自省,发挥“良心”的评价作用,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言行;自警,遵守廉洁自律规定,经常警示自己;自励,自我激励、自我鞭策。有位教育家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不断增长的,所以它的利息也是人们终身取用不尽的。”领导干部也好、重点警种、重点岗位人员也好,若能养成勤政廉洁的好习惯,则受益无穷,是一笔用金钱难以买到的无价之宝。
从自身上加强廉洁自律。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首先要做到公私分明,大公无私。可现实中,很多领导干部不自觉地混淆公私,逾越公私界线,更有一些掌握了丰富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被别有用心的人攻破廉政的堡垒,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要正切对待亲情。每一个人都有亲情,这是人之常情,一个领导干部只要手中有权,他及家人都存在着拒腐防变的考验。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把握好亲情的原则关系,对自己的配偶、子女及其他亲属要加强教育,使他们树立普通人的心态作风,不耍特权,不沾自己的光。从报道的典型案例来看有很多的“坑爹”“坑夫”事件,从以前的“我爸是李刚”到前段时间网上很火的“严书记夫人”,这些都是领导干部没有正确对待亲情而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影响。
要正确对待友情。党员领导干部同要需要友情,但对待友情须谨慎,防止被人钻空子。交了好的朋友,可以相互促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交了坏的朋友,则无异于“引狼入室”。 “朋友”们也不欠你的,为什么肯如此大方?仅仅是因为你们是“朋友”?其实他们相中的是你手中的权力。为什么一些腐败案件发生后,“朋友”们都躲得远远的?为什么领导干部一退休就“门前冷落车马稀”?还不是因为他们手中能给“朋友”创造效益的权力没有了。总之,大家要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正确对待恩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可如今一些领导干部不感国家、组织之恩、人民之恩,把组织培养当作私情,将自己的提拔重用归功于某一个人的“关照”。一旦有权在手,便对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厚待之恩加以偿还,这样很容易树立“第二组织部长”的现象,也容易滋生拉帮结派的小团伙。党员干部一定要处理好组织之恩、人民之恩和私人感情的关系,把握好公与私、情与理的尺度,把党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变成奉献党和人民事业的实际行动。